取消

90

点赞

分享

复制链接
点击复制
首页美食分享中国教员报

中国教员报

·2023-03-25 17:24:33

在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,作为中央媒体采访团的一员,记者日前随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到贵州进行了采访。3天的时间里,记者感触最深的是,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,国家出台的诸多政策为贵州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
早餐:米粉;午餐:米饭、猪肉炒胡萝卜、猪肉炒莲花白、猪脚白菜汤、苹果;晚餐:猪肉炒白菜、猪肉炒豇豆、白菜豆腐汤。

这是黔东南州麻江县宣威小学食堂的小黑板上“今日供应”的食谱,不仅有肉,还有水果。

“在学校每顿饭都有肉吃”,听起来让人辛酸。但对于生活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孩子们来说,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之语。因为大多数孩子回到家里,每顿饭只能吃上酸汤泡饭。

在贵州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,能看到食堂外墙上的营养餐从食材采购到上餐桌的流程图,也能在食堂内墙上看到营养餐相关的制度条例。这甚至成为“贵州特色”的食堂文化,背后是县政府、教育局和学校对于营养餐管理透明化的外显。

营养餐管理领导小组、营养餐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、营养餐储藏室管理制度……这些制度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:“饭菜鲜、水果甜、营养午餐享六年,身体壮、成绩佳、改善计划惠万家”,宣威小学把这句朴素的愿望写在了食堂楼体外墙上。

赵楠(化名)和弟弟同在宣威小学读书,早前家里的一场变故,使他们成了孤儿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白菜豆腐汤的做法,由于无人照料,姐弟俩饿了就去山里摘野果充饥,长期的营养不良,让14岁的赵楠看起来比同龄孩子瘦弱很多。如今不仅营养改善计划的春风吹进了麻江县,学校还盖起了学生宿舍。“周一到周五我和弟弟吃住都在学校,再也不用为食宿发愁了。”赵楠说。不仅如此,为了解决姐弟俩周末的食宿问题,校长韦仁全为他们联系了一家敬老院,平时还给他们一些零花钱和衣服,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。

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,有条件的父母会将孩子带在身边读书。四年级的王宇(化名)就是一个曾经跟随父母在福建生活了4年的学生。4年中,王宇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,自从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后,他的父母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。“在学校每餐吃得好,吃得规律,家里很放心。”王宇告诉记者。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,因为营养改善计划与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的实施,贵州正在出现打工人员子女的“回流”现象。

据了解,麻江县有一套“完整营养午餐”标准:每校至少四套菜谱,每周一换,每餐至少“两菜一汤”,做到荤素搭配合理、菜品不重复,形成了科学的供餐机制;寄宿制学生则一日三餐,白米饭管饱,有肉食、油水足,有效保证了学生既能吃饱又能吃好。

宣威小学从2012年春季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。为此,学校修建了宽敞明亮的两层食堂。不仅如此,韦仁全介绍说,县政府按照100∶1为学校配备工勤人员,每人每月1358元的工资由政府支付,为学校减轻了很大的负担。“为了让学生吃得好,学校成立了家长营养膳食委员会,专门讨论如何让孩子吃得好,吃得有营养,吃得更健康。”韦仁全表示,学校每周采购新鲜的食品和蔬菜,保证每周每天不重复菜样,午餐还会提供新鲜的水果,“营养餐实施近两年来,孩子们的面色红润了,长高长胖了,身体比以前好多了。”

麻江县教育局局长罗焕江介绍,麻江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学校食堂“3+X”模式,即国家每天补助3元钱,倡导小学生每天交1元、初中生交1.5元,或小学生交3两米、初中生交4两米。“让家长出物出钱的目的,是为了让他们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不能撒手不管。麻江县盛产水稻,每个家庭交点米,不会给他们带来负担。”

贵州省营养改善计划明确要求,确保国家补助的3元钱足额用于学生供餐,全部吃到学生嘴里,做到“零利润、零成本”供餐。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下,各地在具体实施中也各具特色。

丹寨县是距离麻江县一个小时车程的又一个国家级贫困县。近两年,丹寨县新建学生食堂5700平方米,改扩建食堂1320平方米,添置学校食堂设施设备45套,进一步优化食堂及学生就餐环境。投入资金380万元,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全部收回,实行自办自管,按公益性、零利润的原则运营。

与此同时,丹寨县内部门联动,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、日常检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、内部督查与外部检查相结合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,进行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常态化督促检查,保证了供餐质量、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。丹寨县扬武民族小学还专门成立了校领导、教师代表、村委会领导、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小组,明确职责分工,确保事事有人做,环环有人管。

90人赞

分享

复制链接
点击复制

原文链接:/post/30779.html

/为 “旅行日志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